四川和重庆古称巴蜀地区,是我国石窟造像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省份。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安岳石窟、大足石刻等,仍有很多隋唐时期的石窟散落在田间、屋后、果园里。本文作者和摄影师长年走访巴蜀石窟,拍摄了许多散落田野的石窟,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发现呢?


梭罗碥摩崖造像地点:达州市渠县报恩乡
四川盆地有很多红色的砂岩分布在浅丘、深丘和中低山区,多为几百米长、一二十米高的山丘陡崖。红层地貌为开凿石窟提供了物质条件,小型而分散的石窟造像如雨后春笋般在巴蜀大地上拔地而起,这些造像最初多在古道或繁华集镇的旁边,随着时间流逝,交通的变化、经济中心的迁移使得这些石窟散落在山野间。摄影/袁蓉荪
在成都市蒲江县的鸡公树山脚下,我问果园里的农人漏米寺在哪里,他指了指山腰上的果林。冬日,漫山遍野的不知火(丑橘)挂满枝头,点缀着青山,不少隋唐石窟就隐藏在其中。绕了小半天,我才找到了漏米寺石窟,果林中兀立着一块石包,青苔与藤蔓将它遮得严严实实。
石包上有两龛造像,1号龛是个双层龛,高约1米,下层佛祖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左右立有二菩萨;上层的佛像身着通肩袈裟,施禅定印,龛口右侧文殊菩萨骑着狮子,左侧造像荡然无存。龛口的题记隐约可见:大业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