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内群山连绵不绝,与周边邻省也有重重高山阻隔。历史上福建人出行,特别是与周边省份往来,除了险滩密布的闽江水系及支流,更要依靠艰险的陆上闽道。“陆行百里,动须旬日”,这是古代闽道的真实写照。闽道之难,可能连蜀道也无法与之相比。上千年的文明传承、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等,都是由那些隐藏在崇山峻岭间的闽道完成的。

仙霞古道:闽浙间最重要的商旅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在浙江衢州江山市和福建南平浦城县之间崇山峻岭中穿行的仙霞古道。如今,沿着河谷蜿蜒行进的古道,已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平坦公路。整条古道只有仙霞关到枫岭关这段,尚存完整的古驿道。不过从高空俯瞰,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在这条连接福建与浙江的交通要道上行走,古人的艰辛与不易。仙霞古道的开通,缘于唐末黄巢起义军的入闽。这条古道是唐至近代闽浙之间最重要的一条商旅通道,因位居闽浙赣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摄影/朱晨辉 严硕
同门三进士,兄弟三翰林:一座古闽道关隘的荣耀与寂寞
闽西北,武夷山里的闽赣交界处,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天空中纷纷扬扬飘洒着冻雨,村庄与田野罩上了一层薄薄的冰壳,山道泥泞湿滑,步履维艰。远眺群山之巅,白雪皑皑,寒雾笼纱。我到福建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山头关村做田野调查,88岁的龚济锬老先生带我去看村边一座清代古墓。龚老先生说,那是他们龚氏家族的历史与光荣。
龚老先生退休前是山头小学校长,十里八乡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带我看的是龚氏祖墓“龚鸿传墓”,墓碑落款令人叹为观止:“曾孙、翰林院检讨、江苏镇江府知府,文焕”、“曾孙、翰林院庶吉士,文炳”、“曾孙、翰林院传胪,文辉”。